600块4个小时全套_附近一百元三个小时_附近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

您好,欢迎来到安徽建工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 今天是: 天气:

科技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系列报道① | 科技引擎推动轨道建设高质量发展

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26日发布人:党委组织部(人力资源部、党委宣传部)浏览:316来源:市政公司作者:陆帅、陈旭

  地铁作为高效、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,成为很多城市建设的首选。地铁施工技术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、效率和安全性。安徽建工路桥加快推进成果转化,大力推进建筑科技能力现代化,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
冷冻技术加固“生命通道”

  合肥新桥机场S1线先行段项目固镇路站-预留盾构井区间1号联络通道需穿越富水砂层,传统暗挖易引发涌水塌方。项目团队采用“冻结法”,利用人工制冷技术,将开挖面及周围地层冻结成零下30℃的坚硬“冰棍”,形成坚硬“冰墙”后再开挖。这一技术成功解决富水地层支护难题,工期仅120天,且安全性远超传统暗挖法,是安徽建工集团轨道项目首例。

钢套筒护航盾构接收

  合肥轨道3号线南延2标仙霞路站-青年路站区间盾构接收段位于高承压水地层,传统破洞易引发水土喷涌。团队研发可拆卸式钢套筒,筒体由20mm厚钢板焊接成型,内部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注浆孔。盾构机进入钢套筒后,通过同步注浆平衡水土压力,形成密闭“缓冲舱”。该技术避免了地面塌陷风险,钢套筒可重复使用5-8次,工期缩短15-20天。在施工安全、可循环利用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

带压换刀破解硬岩难题

  在合肥新桥机场S1线先行段项目固镇路站-预留盾构井区间,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,刀具磨损率较大,更换频率高。项目综合考虑采用带压开仓换刀技术,向刀盘前方注入泥浆形成保护层,配合Samson自动保压系统维持气压稳定,工人可在密闭舱内安全作业?;坏吨芷诮洗郴坏都际跛醵?-3天,刀具更换成功率提高了30%-40%。

智能净化守护绿色施工

  合肥市轨道4号线1标地铁车站焊接作业频繁,会产生大量有害烟尘。项目采用可移动式焊烟收集净化装置,集中吸收并净化焊接产生的废气,对直径0.3μm以上的金属颗粒和粉尘处理效率可达99%,有效解决了烟尘污染和作业人员身体损伤问题。该技术不仅创造了清洁生产环境,更实现了健康保障、环境改善、经济效益的三重提升。

渣土再生实现零废弃

  合肥新桥机场S1线先行段项目创新使用盾构渣土分离处理设备,将施工产生的渣土转换成碎石、泥砂、干泥饼和中水,砂石料、干泥饼用于回填,中水用于场地冲洗,减少渣土外运和污染,实现资源优化的目标,保证了工程连续作业,缩短工程建设周期30-40天,是合肥市轨道交通行业首个应用盾构渣土分离处理设备的试点项目。

精准导航穿越硬岩弯道

  合肥轨道3号线南延2标仙霞路站-站前路站区间需在中风化硬岩地层里完成350米小半径转弯。项目团队通过动态调控盾构机参数、优化导向系统和实时风险预警,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、高效掘进,管片拼装合格率达98%,地表沉降控制在5毫米内,工期缩短25%。

  从-30℃冻土攻坚到毫米级盾构控制,安徽建工路桥以技术创新破解施工难题,推动地铁建设迈向绿色化、智能化。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保障了工程安全,更让公司在轨道领域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【央媒聚焦】《人民日报》头条关注公司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项目建设
聚力赋能·向高而攀 | 公司2025年项目关键岗位培训班系列报道(一)2025年第一期项目经理培训班成功举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