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市是乡镇居民生活、社交和休闲的重要场所,而横穿其间的道路则是集市生活浓浓“烟火味”的重要承载体。道路与岁月共生,而路况复杂、路龄较长以及路况较差的问题也让一条条老路亟待改造“重生”。
由公司承建的凤阳县门台加油站至凤蚌交界段改造工程自2020年8月10日进场以来,全体参建人员强化过程协调、奋力攻坚克难,在历经16个月的日夜奋斗后,在11月21日吹响了项目主线通车的胜利号角,让这条穿越门台镇、连接凤阳到蚌埠的集市道路重新焕发新的生机。
“烟火”中寻“人情”,有力清除“拦路虎”
该项目多为街道巷道施工,短短3.68千米的直路直穿门台镇街道,道路两侧门店林立,往来人车众多,商业繁华,日常生活气息浓厚,拆迁及地方关系复杂难解。为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,项目进场后立即“先遣”具有丰富对外协调工作经验的党员及项目班子成员,牵头成立2个“征迁攻关小组”,坚持“有力度、有速度、有温度”的“三度”理念,多措并举清除“拦路虎”。
面对严峻的征地拆迁形势,小组成员充分发扬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”的企业作风,为打开“畅通凤阳”建设的良好局面冲锋在前。一是建立并加强沟通机制,积极主动与交通局、设计单位、监理及各村委会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,形成合力、从上向下,形成加快推进拆迁的合力。二是持续深入开展“政企共建”和“企地共建”活动,利用重要节点、节日活动契机,开展慰问活动和敬老助困志愿服务,“结队”慰问抗洪救灾一线人员和防疫一线医护人员,拉近与当地政府、群众之间的距离,增进了彼此间情谊。三是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把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,直面施工现场地方问题,对提出的合理要求,给予明确答复并迅速解决,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。
精雕细琢,“千丝万缕”厘脉络
项目在道路改造过程中,涉及到给排水、电力、弱电、燃气、给水等主要管线,平面、纵向排布极其复杂,空间极为有限,管线迁改和保护难度大,严重影响施工推进。针对地下管线分布复杂问题,项目秉持“方便施工、保障安全、缓堵保畅、减少扰民、节约投资”理念,从“千丝万缕”的管线中厘清施工脉络。
一方面,坚持提前规划,以施工进度为依据,综合考虑工程主体结构及附属设施布局,常态化安排专人实地调研,查明复核管线数量、类型、走向和埋深,完善工程区域范围内现状管线信息资料,制定改迁方案,做好安全防护管理和交通分流工作,达成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施工间的动态平衡。另一方面,加强与自来水公司、煤气公司、供电所等产权单位协调合作,主动邀请相关单位到项目进行安全技术交底10余次,邀请技术骨干到现场监督旁站20余次,与劳务分包队伍及机械操作手签订管线保护协议,保障了现场管线施工安全,确保管线施工有序推进,确保不发生管线施工安全事故。
精心组织,“千头万绪”抢进度
老路改造并非易事,项目主线与沿线村村通水泥路及机耕路交叉达20余处,工程建设中交通与施工流线错综混杂,安全管理与交通导改任务异常艰巨。面对这些困难,项目部不等不靠,加强现场指挥调度,合理安排调整人力、物力,科学安排调度各工序、工艺和工种,力争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发挥各种资源效益。
一是项目充分借鉴公司以往改扩建过程施工经验,积极联系交警、路政部门,积极有序开展各项管理协调工作,采取各种有效的缓堵、保安措施,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拥堵,确保施工与交通安全,推动工程平稳有序推进。二是不断优化道路建设方案,根据施工进展多次进行交通导改,在基坑上方积极设置铺盖、便桥、便道进行交通疏解,确保人机高效运转,保证施工过程中“随叫随到、随要随到”。三是坚持“见缝插针”、动态抢工,在半幅封闭半幅通行的常态化施工基调上,采用“分块击破,拆迁一处、施工一处”的施工模式,不断加强现场管控,强化作业队伍帮扶,充分调动施工要素,确保现场始终保持大干快上劲头。
道路通,百业兴。一年多的鏖战,安徽路桥人秉承“诚信为本、敬业至上”的核心价值观,用信念和责任、智慧和汗水,为“创新淮滨、大美凤阳”建设增光添彩。